導讀:從傳統物流車到新能源物流車,從”試一試“到”叫人喜歡“,湖南小伙劉陽(化名)開新能源物流車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這背后不僅體現出深圳作為綠色貨運示范城市大力推廣新能源物流車的顯著成效,更體現出新能源物流車用戶體驗的優化升級。
初次接觸新能源貨車:“試一試”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8.5萬輛,是國內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全球新能源物流車最多的城市?!?/p>
自2018年6月被列入首批綠色貨運示范創建城市以來,深圳便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拔以诤系臅r候很少看到新能源物流車,到了深圳卻隨處可見,反倒是燃油物流車很少見?!?nbsp;這是深圳留給來深不到半年的劉陽(化名)的印象之一。
劉陽來自湖南湘潭,為人熱情。他告訴電車資源記者,來深圳之前他在老家也開貨車?!爸笆窃诶霞規鸵患夜纠ㄟ\輸)鍍鋅鐵皮、鋼護欄,拉了2年多,今年就跟著朋友來深圳了?!?/p>
今年6月份的時候,經朋友介紹,他來到龍崗一家裝修公司上班,為客戶運輸裝修材料。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開的是新能源物流車——老板給他提供了一輛比亞迪V3。劉陽決定先“試一試”。
滿意續航 綜合使用成本低
對于裝修公司而言,除了開源,也需要節流?!拔覀児?016年就成立了,中途因為生意不好,老板又轉行去干其他產業了,后面又重新做裝修公司,經濟方面比較窘迫?!?/p>
后來考慮到限行、停車和使用成本,今年7月劉陽的老板以全款9萬多元的價格(補貼后)購入一臺比亞迪V3。正是開啟劉陽在深圳開新能源物流車送貨體驗的那臺車。
比亞迪V3是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物流車。劉陽表示,“這輛車在高速+空調的情況下能跑240多公里,不開空調、正常行駛下大概有280多公里的續航?!?/p>
劉陽每天大概行駛100、200公里左右,如果換成燃油車每天至少百元的費用。 而現在大多數充電站峰期一度電不超過2元,基本在1.2—1.8元左右,而在谷期電費甚至只有1-2毛一度,可見成本之低。
“前一段時間,我去了一趟珠海,到了目的地之后電池還剩30%的電量。充滿電費一般也就30—40多元?!眲㈥柛袊@:“這要是油車,油費不得幾百塊??!”。
不過,劉陽一般還是在深圳市內跑?!拔覀児居蟹€定的合作商有家樂福、天虹和中航,一般每個月的充電費用都在1000元左右,電費老板會給我們報銷?!?/p>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物流車使用成本低的背后離不開充電站的普及。
充電基礎設施多 充電便利
新能源物流車不同于傳統貨車,補能主要依靠充電樁,對充電樁的功率、分布范圍要求較高,而這正是深圳多年來積淀的優勢所在。
今年1月,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深圳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8萬輛,公共充電樁的數量超過9萬個,將加快布局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計劃加大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用戶充電的便利性。
4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提出,要因地制宜、穩步有序推進電能替代,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到2025年,力爭全省建成充電站約4500座、公共充電樁約25萬個。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廣東省共有公共充電樁160961個。
充電樁與互聯網的聯通使得用戶充電更為便利?,F在,新能源汽車司機通過高德等地圖軟件便可以輕松找到充電站,進行補能?!霸诟叩碌貓D上一搜就有,通過小程序充電,方便又快捷?!眲㈥柟浪氵^自己的工作量,每天大約跑100公里,一次充電基本上夠用一天。
在高速路上充電也同樣便利。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成投運320座充電站。為往返高速路上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了及時、快速的補能服務。
此前,電車資源采訪過不少司機,他們也表示,近兩年充電點多了,充電就方便了。在深圳市內很容易找到站充電,也不用排隊,只是充電需要時間,最快也要半個小時。
配套健全 開新能源車真香
近些年,深圳不少公司都爭先購入或租賃新能源物流車,作為主力運載工具。
隨著駕駛新能源貨車體驗的增多,劉陽對新能源車的態度悄然轉變了?!毙履茉簇涇囋谏钲诓幌扌?、好停車,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政策大力扶持綠色貨運。加上這款車啟動快,貨箱大、噪音低,充電方便等特點,與燃油貨車相比真叫人喜歡?!皠㈥栒f道。
劉陽表示,由于沒有燃油發動機,新能源貨車的駕駛體驗好了不少?!斑@輛車充滿電能跑270-280公里(不開空調),完全能夠滿足我每天的需求。我平常在路上一般開到每小時50-60公里。雖然深圳有時候會堵車,但與之前跑長途運輸相比舒服很多,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貨車都是自動擋,而且城市路況和車輛的舒適度都不錯?!彼f。
現在劉陽每個月都有著近9000元的收入,每天工作時間也相對自由。劉陽對現在這份工作非常滿意。
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新能源物流車模式創新,新能源物流車產業不斷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圍繞用戶打造完善的產品和服務。經過3個多月的時間,劉陽從一開始的”試一試“到現在的“叫人喜歡”,映射的不僅是產品本身的變化,更映射出”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