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綠色低碳新發展理念不斷貫徹落實,經濟快速發展的環渤海區域(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河北、遼寧、山東、山西和內蒙古中部地區)愈發重視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成為我國北方環境污染防控的主要區域之一。特別是在工業基礎雄厚的河北省,“減碳”更是重中之重。
藍天保衛戰局勢緊張、“雙碳”目標趨緊,環渤海區域的新能源物流車推廣情況如何?市場還有多少潛力?還能納入多少企業?
推廣情況:成效明顯 政策主因推動銷量增長
從市場流向情況來看,環渤海區域新能源物流車銷量受政策導向作用十分明顯。在政策驅動力度大的省市如河北的唐山、邯鄲等城市,新能源物流車推廣應用成效十分明顯。
據電車資源統計,2021年環渤海經濟區共銷售新能源物流車16049輛,占2021年全國新能源物流車銷量12%的市場份額,五省二市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河北省在環渤海區域的銷量最突出。
具體來看,河北省貢獻了2021年環渤海區域新能源物流車銷量近33%的份額,而僅唐山一城便“吃下”河北省55%的市場。另外,邯鄲、石家莊也分別拿下2021年河北省新能源物流車銷量13%、9%的份額。
而其銷量增長的背后主要還是靠政策驅動。2021年河北省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深入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十條措施》(簡稱《措施》)?!洞胧分赋?,唐山、邢臺、邯鄲等“退后十”城市及雄安新區等城市建成區、冬奧會賽區新增及更新的環衛(清掃車和灑水車)、郵政、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新能源比例達到100%。
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新能源物流車銷量位居二、三位。從GDP總量來看,雖然2021年天津GDP(15695.05億元)比北京(40269.6億元)少了不少,但其新能源物流車銷量卻毫不遜色于北京。今年,天津市發布《關于調整我市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的通知》指出,從2022年2月1日起,通過海濱高速公路永定新河站、臨港站,京津高速公路北塘站等5個收費站之一并經確認進出天津港的合法裝載的特定國際標準集裝箱新能源貨車享受免收通行費政策。
2019年,山東發布《山東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到將鼓勵各地出臺加快推動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優先上牌、簡化辦證程,對于存量汽柴油車輛更新為新能源車輛的優先發放通行證,提高燃油貨運車輛市區通行證發放標準,引導物流配送企業優先使用合格新能源車輛。2021年,山東省的新能源物流車在環渤海區域的市場份額近15%,其銷量同比2020年增長287%。
2021年山西的新能源物流車銷量在環渤海區域所占份額雖然不高,但同比2020年銷量增長90%。事實上,早在2018年,太原市人民政府發布《太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到,將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郵政、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全市使用比例達到80%。
在各地政策的規劃與支持下,環渤海區域新能源物流車銷量同比增長162%。
市場潛力:環保壓力+政策規劃 環渤海前景廣闊
目前來看,環渤海區域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環保壓力。由于環渤海地區重化工業比重大,高耗能工業比例較高,能耗主要以煤為主,污染物排放指標居高不下。
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環渤海地區除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5.3%,其他省市均未達標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的平均值285天。特別是環渤海的重點區域北京達標天數僅有226天、天津209天、河北省202天,遠低于全國平均值,與長三角、珠三角差距依然較大。
而從政策來看,北京、山西、內蒙古等省市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依然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專家分析,要完成“十四五”時期200萬輛這一目標,北京至少需撬動100萬輛存量燃油車替換為新能源車。
內蒙古也在《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加快重點域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區重點領域累計推廣新能源車輛17萬輛,其中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6萬輛;新能源重卡保有量達到10萬輛,礦用車保有量達到1萬輛。
山西省在《山西省汽車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作出了有關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預計。山西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山西省汽車產業發展龍頭,形成3-5個國內核心競爭強、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影響的汽車和零部件企業集團,積極向國內汽車大省梯隊邁進。
除此之外,環渤海區域經濟總量不斷上升。五省二市 GDP總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山西同比增幅最大,達到了28%。
市場特征:新能源重卡集中在唐山 微面主要在天津
受經濟以及環保需求影響,環渤海區域不同省市對新能源物流車的需求也千差萬別。
作為我國北部沿海的黃金口岸,環渤海區域已形成以港口為中心、陸??諡橐惑w的立體交通網絡,成為溝通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據了解,目前環渤海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對配送物流車輛的需求量極大。
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因使用的用途、車輛貨箱的容積等區分出了新能源微面、海獅、輕卡等車輛類型。在環渤海區域,新能源重卡是除新能源微面車型以外銷量最高的類別,河北省的唐山絕對是電動重卡的大本營。唐山市以鋼鐵生產出名,市內擁有上百家鋼鐵廠,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減排需求龐大。在環保壓力以及獲得“4A級”資質背景下,唐山的鋼鐵廠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加強自我整治,紛紛購入電動重卡,進而帶動了新能源物流車銷量的增長。
其他車輛方面,新能源微面在天津賣得最好,市占比高達43%;其次是山東,銷量為1109輛,占比為22%;河北以766輛的銷量排在第三位,市場份額為15%。天津除石油化工產業發達以外,裝備制造業、汽車和零配件產業等產業也十分發達,對內對外都有著極高的運輸需求。
而環渤海區域約73%的新能源輕卡集中在了北京。另外,山東占據了約13%的市場份額,河北占據著5%的市場份額。
相較于其他車型,環渤海區域新能源海獅、微卡銷量沒有十分出彩。海獅車型主要流向北京,市場占比為54%;其次是天津和山西,分別占據14%、13%的市場份額,銷量分別是251輛、221輛。
從上可以看出,不同省市對車輛的需求不同,且市場潛力有待激發。車企可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擴展銷售網絡。據電車資源不完全統計,2021年在環渤海區域約有超80家新能源物流車企有銷量,比2020年多出近10家,入局的企業越來越多。
2021年,在環渤海區域北汽福田(3480,22%)、瑞馳新能源(1110,7%)、東風汽車(912,6%)銷量較為突出,另外的車企銷量如下南京金龍(685,2%)、長安凱程(683)、北奔重汽(625)、昌河汽車(579)、廣西汽車(578)、上汽紅巖(570)、中國一汽(527)。
然而,企業之間更多的是呈現弱小散狀態,環渤海市場潛力還尚未發掘。在環保壓力以及政策推動下,未來將會進入越來越多的企業。